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溪流的水质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厦门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品质。随着岛外九条溪流综合整治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溪流入海污染物负荷大大减少,有力的推动了生态厦门的建设。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资源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世真先生做客政府网,介绍岛外九条溪流污染整治情况,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

主持人
陈副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市政府网站。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溪流面积有多少,启动溪流污染整治的背景是什么,谢谢。

陈副局长
我市境内有9条主要溪流,流域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多年来,我市和全国许多地区一样,在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溪流污染日益严重,水质不断恶化。从水利和环保部门检测结果看,我市溪流近几年水质大多为劣Ⅴ类。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

陈副局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溪流污染治理,就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
去年10月召开的全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岛外九条溪流污染整治作为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随后制定了《加强主要溪流保护管理保障水安全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溪流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厦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意见》、《厦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以及《厦门市溪流养护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了溪流污染治理工作。
王蒙徽书记亲自组织动员和部署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裴金佳市长、林文生副市长和倪超副市长等领导高度重视溪流污染整治工作,多次到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问题。

主持人
请问我市溪流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陈副局长
年初,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在组织认真调研溪流主要污染源的基础上,
出台了《厦门市溪流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溪流污染治理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时限要求以及各区、市直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了推进污染治理的工作制度和督查机制。
方案明确由市、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协调,通过建立河长制,落实河道管养制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取缔违法排污口,控制生猪养殖规模,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废弃物利用等综合措施,消除全市溪流黑、臭现象,实现“水清、无异味”的总体目标。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要建立河长制,请问具体如何实现,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陈副局长
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行“河长制”的工作要求,我市结合实际,
制定了《厦门市实施“河长制”工作意见》,明确在我市九条主要河流全面实施“河长制”,由市、区、镇(街)行政领导担任河长或河段长,牵头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溪流管养各项工作。目前,各级河长、河段长以及村(居)专管员全部履职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河长制”管理,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还制定了《厦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主要对区级河长和镇(街)河段长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机制、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落实河道管护责任和实现河道水质达标等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为优、良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考核结果为中、差的单位及个人,由上一级河长进行约谈;问题突出的,由效能监察部门实行责任追究。被约谈的单位和个人,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向上级写出整改报告。

陈副局长
为方便人民群众监督,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厦门日报公布了各条溪流河长、河段长名单,各区按照统一规格、内容和数量要求,制作安装了河长制公示牌。据统计,共设置区级河长制公示牌278块,其中集美区25块,海沧区7块,同安区156块,翔安区90块。同安区还在镇(街、场)交界处设立了36块溪流养护界碑,集美区在村与村交界处设置了“河段管理责任牌”。

主持人
溪流既要治理也要养护,请问我市溪流养护落实情况如何呢?

陈副局长
你说得很对,溪流不能边治理边污染,在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的同时,必须建立日常养护机制。
今年,我市出台的《溪流养护实施办法》,明确要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以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线无污水直排和无垃圾为标准,建立溪流养护长效机制;全市溪流保洁工作要实现“四有”(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同时明确溪流养护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负担。
今年,全市溪流养护工作经费市财政补助3881万元,各区财政配套1725万元。我市溪流养护工作实现全流域干支流全覆盖,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全额承担,得到国家和省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组的高度肯定。

陈副局长
截止11月底,全市九条主要溪流基本都已确定养护队伍。全市共确定养护队伍46支,养护河长570.78公里。养护单位接养前,各区开展了河滩土头垃圾、河面漂浮物等清理工作。
截止目前,已清理河长303.53公里,淤泥土头62.95万立方米,杂草水葫芦352.5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270万元。

主持人
请问我市生猪退养后,对限养区内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如何进行处置呢?

陈副局长
为加快我市生猪退养步伐,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生猪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14年—2017年)和《厦门市生猪养殖空间布局与污染防治规划》(2015年—2020年),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的生猪退养工作。同时,在同安区、翔安区,计划保留67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拟保留的生猪养殖场,在2016年底前,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实现零排放。

主持人
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副局长
随着我市人口增加,生活污水已成为是我市溪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市政府决定在前三年试点项目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对具备条件的,实行截污纳管,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具备条件的,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流域内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全处理不直排入河。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市建设局与各区政府疏理对接,九条溪流流域内需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自然村共648个(不含前三年试点村庄),2015年计划实施417个,其中集美区42个,海沧区38个,同安区229个,翔安区108个。

陈副局长
截止目前,3个已竣工,341个正在施工,73个自然村项目仍处在前期阶段。《岛外九大流域污染整治截污纳管项目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需建设集中纳管设施的自然村共334个,需要同步建设的村外市政收集管网189.4公里,泵站17座,污水处理厂(站)7座,总处理能力每天21.4万吨。2015年计划实施33个项目,截止11月底,15个项目完工,9个项目开工,另有1个项目完成招标,还有8个项目在方案设计优化中,已完成投资1.078亿元,占项目投资的48%。

主持人
作为主要污染源的工业污染,请问我市是怎样进行监管的?

陈副局长
为全面调查清楚我市工业污染源,今年以来,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业污染源现状调查,建立每10天调度一次进展、每月一次专题汇报的工作机制。截止11月底,共调查工业企业7276家,分门别类制订处置方案。其中应治理达标排放的企业数133家,已治理完成33家,正在整改100家。同时,对违反环保法律的企业进行查处,立案查处249家排污企业,罚款93家,罚款金额421万元,关停取缔企业数94家。

主持人
近年来,因房地产等建筑需大量用砂,洗砂行业发展迅猛,溪流沿岸洗砂场污染水质严重,请问我市采取了哪些处置措施?

陈副局长
为遏止非法洗砂场问题,集美区率先行动进行集中整治,由区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和落实专项治理方案。通过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溪流沿岸原有16处非法洗砂场,现已经全部停止洗砂作业,拆除洗砂设备。针对洗砂场多,污染溪流严重的问题,在市领导的督促下,同安区和翔安区整合全区力量,成立工作班子,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同安区在2016年1月底前彻底取缔重点流域违法洗砂场,翔安区在2015年12月底前,分门别类采取措施,确保消除非法洗砂对溪流造成的污染和淤积。在整治河道非法洗砂的同时,市政府国土、建设部门也在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制砂的生产,以满足建筑市场用砂需求。

主持人
通过近一年的溪流污染综合整治,您觉得我市溪流水质有哪些改善呢?

陈副局长
通过各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我市溪流总体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经市水利局组织人员对各区溪流养护成效进行检查,我市溪流河中污泥、水面漂浮物和岸边垃圾得到清理,乱倒乱占现象得到全面遏制,溪流污染源得到初步控制,水体恶臭也有减缓。但是,溪流污染综合整治仍然任重道远,消除脏、黑、臭现象,实现“水清、无异味”总体目标需要持续发力。第三季度我市主要水功能区达标率只有70%左右,离2015年度“三条红线”达到80%的要求还有差距。

主持人
请问我市溪流污染整治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陈副局长
今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以集美许溪、海沧过芸溪为试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并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九条主要溪流全面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功能得到修复,绿道系统基本形成,沿线村庄有效整治,周边百姓更加富裕,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目标。

陈副局长
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据市委印发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并继续牵头推进溪流污染整治,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建设安全生态水系。以集美区田李溪河道治理为试点,推进全市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主要是采用生态方式实施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和修复河岸的工程措施,使全市465公里溪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防洪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第二、全面取缔涉河洗砂场。协调同安区和翔安区采取行动,制订并落实专项整治方案,整合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力量,确保明年1月底前取缔所有溪流、水库周边违法洗砂场,市水资源办要将洗砂场整治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各区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内容进行考核。

陈副局长
第三、切实巩固河道养护成果。协调相关区强化溪流清淤清污的后续工作,防治污染问题出现反复。一是督促责任单位加强河道日常养护工作,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不断巩固工作成效;市、区水资源办结合河长制的考核对于养护责任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检查通报。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流域村庄垃圾上门收集机制,减轻溪流垃圾清理压力,提高溪流养护保洁成效。

陈副局长
第四、加快控源截污设施建设。一是由市环保局统筹提出全市工业污染治理分类、分期整治意见,全面落实新《环保法》,对重点工业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大户进行严格监管,坚决遏制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排入溪的行为。对重污染企业,抓紧制定关停并转、限期退出的具体方案,对到期不执行的企业要依法查处。从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超标和超总量排污企业)和“红牌”(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企业名单。二是督促岛外各区加快推进分散式、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切实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人,抢回落后时间。三是各相关区要加快推进前端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工作,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四是对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各相关区要督促业主单位及时组织验收,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予通过验收;对通过验收的污水处理设施制订运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和运行经费,确保农村污水管网、预处理设施和末端处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主持人
好的,谢谢陈副局长的详细介绍。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24K纯酱爆
说要美丽农村,就要把二十几年的厨房拆了做绿化,做公园,什么都没赔,不知道要怎样维权。厨房虽然没有房产证,但是是村里面早年规划给我们做附属间。据说是为了省里面,市里面领导视察就要强拆,我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美丽农村,美丽农村是在表面上还是人员上。

陈副局长
美丽农村建设和溪流的污染整治一样,都是造福百姓的工作。如果您觉得美丽农村建设损害到您的合法权益,可向区、镇人民政府反映。

主持人
非常感谢陈副局长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