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日前,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联合发布了《厦门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
为了便于广大网友全面了解2021年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厦门市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李薇女士做客政府网,解读《厦门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内容,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
李总统计师您好,欢迎您做客市政府网站。
李总统计师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2021年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谢谢!
李总统计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厦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取得较好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以亮眼的成绩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李总统计师
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7033.89亿元,首次突破7000亿大关,比上一年度增加649.87亿元;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分别超2500亿元和1500亿元,批发零售业销售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进口、出口总额均突破4000亿元大关。
李总统计师
二是多项指标增幅全省靠前。全市批发业、邮政业务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居全省之首,规上工业增加值、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增速全省第2,GDP、建筑业总产值、电信业务总量等指标增速全省第3。
李总统计师
三是产业发展韧性较强。工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其中医药行业在新冠检测相关产品的生产带动下、电子行业在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平板产业链等带动下对全市工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服务业持续回稳向好,批发零售业、交通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0%,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人民币存贷余额分别增长43.0%和13.5%,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基本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粮食、肉蛋奶、水果产量分别增长1.5%、16.1%和1.5%。
李总统计师
四是社会民生共享发展成果。从就业来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07万人。从收入来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4万元,增长10.7%,比GDP增幅快2.6个百分点。
五是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控制在年度目标内。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0.8%。
主持人
刚才您提到了“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去年我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有哪些进展吗?
李总统计师
2021年,在厦门市委和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招商引资、产业转型、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动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开展全员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央地对接会等重大活动开展招商引资,新引进项目1.1万个、计划总投资1.7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2%,总量占全省50.5%,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高能级制造业项目陆续落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66.8%,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增长45.9%。厦门时代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厦钨新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增资扩产。
李总统计师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持续提升,全市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2.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增长19.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高8.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活跃,限上网络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增长19.6%,拉动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4.2个百分点。
李总统计师
三是企业效益不断改善。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及时研究出台企业降本、用工等普惠性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企业效益转好,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40.0%,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企业纳税能力增强,增值税增长13.6%,企业所得税增长25.2%,两项主体税种贡献了全市超6成的税收增量。
主持人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作用,请问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呢?
李总统计师
近年来,厦门市委和市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5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36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37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8家,企业技术中心22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3家,新型研发机构56家。国内专利授权量3.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779件。
主持人
那么,2021年,厦门市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又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李总统计师
一年来,我市积极扩大内需,坚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方面消费潜力不断释放。2021年,全市举办全城欢动消费节和文旅消费季等系列促销活动,在各项促进消费措施带动下,消费市场表现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4.07亿元,增长12.7%,增幅始终保持全省首位。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等消费表现亮眼,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95.7%、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1.1倍。打造“寻味鹭岛”、“筷乐狂欢节”等多项美食盛会,实现餐饮业营业额26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李总统计师
另一方面则是对外经贸交流不断加强。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876.52亿元,增长27.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个百分点。重点市场拓展加快,全市对RCEP、“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和“金砖”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22.0%、28.7%和20.7%。
主持人
优质的民生保障与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请问李总统计师,过去一年,我市在民生保障方面都有哪些改善和进展?
李总统计师
过去一年,厦门市委和市政府努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力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一是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增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万元,增长9.6%,比GDP增幅快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万元,增长12.3%,比GDP增幅快4.2个百分点。
李总统计师
二是持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2021年底,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6.63、273.22、270.33万人,分别比上一年末增长3.4%、5.4%、4.6%。
三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41.08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全市社会化管理率为100%,社区管理率达到100%。
主持人
那么,在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厦门市统计局具体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总统计师
厦门市统计局坚决贯彻落实厦门市委和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要求,坚持“两线作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统计工作。
一是踊跃支援一线防疫。第一时间设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派出45名干部职工驰援疫情防控前线;区统计局全员下沉社区,积极投身抗“疫”工作。
二是有序推进主责主业。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计业务工作也做到了“工作不乱、数据不断”。
李总统计师
厦门市统计局发挥数据优势,聚焦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依托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迅速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调查工作,第一时间设计调查问卷,了解疫情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恢复情况等,针对服务业、住宿餐饮、工业等多个行业企业,快速开展多轮电访调查,向厦门市委和市政府呈送多篇关于疫情对各行业影响的信息、分析,发挥统计监测、服务决策的作用,助力厦门市委和市政府精准决策。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李总统计师的详细解读。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娜娜(网友)
去年,我们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改善?
李总统计师
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新建成48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5万个,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等一批学校建成招生;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
在医疗方面,加快推动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等优质医疗项目建设,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已建成启用。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06万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03万张,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在养老方面,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4家、床位1.22万张。新增2个镇(街)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新增普惠型养老床位1472张。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悦心(网友)
厦门这座高颜值的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呢?
李总统计师
谢谢您的提问。厦门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持续巩固提升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软实力”进一步凸显。
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率先研究出台《高质量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方案》《厦门市包容普惠创新专项提升实施方案》,我市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名列前茅,获评“全国标杆”。
二是空气质量持续优良。2021年,厦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6,优良率排名并列第3。
三是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厦门拥有公园180个,占地面积3930.2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513.81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5.65%。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2021年,我市污水集中处理率100%。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断面、主要流域省控断面、小流域省考断面实现“四个100%达标”。
浩斯(网友)
去年,厦门在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李总统计师
一年来,厦门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政策、采取措施稳定经济发展基础,成效良好。厦门经济增速处于副省级城市中上游。
从逐季发展情况看,一季度,厦门经济呈积极向上态势,在内外需改善、“留厦过年”以及促消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市GDP增长21.1%,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上半年,厦门主要指标在副省级城市中保持优势,全市GDP增长15.0%,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三季度,受市场变化及疫情因素影响,厦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全市GDP增长10.0%,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四季度,厦门有效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基本盘仍较稳固,投资、批发、金融、工业等领域较快增长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全市GDP增长8.1%,虽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但两年平均增长6.9%,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
总体上看,厦门经济具有良好基础和较强后劲,经济发展韧性较强。
陆先生(网友)
2022年,厦门市统计局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更好地助力全市经济的发展?
李总统计师
厦门市统计局将2022年作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年,着力统计现代化改革。各级统计部门紧密结合全市发展目标,聚焦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发挥经济决策参谋助手作用,为厦门市委和市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提供更具价值的统计产品。
一是开展数据监测与预警预判,加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指标监测,加强与各设区市、副省级城市的比较分析。
二是根据国家局、省局关于统计现代化改革部署要求,积极跟进统计改革部署,在厦门市委和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厦门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中心,探索开展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三新”经济等方面的统计监测和分析研究,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对内需外需、进口出口情况监测,体现厦门“外向型”城市发展优势。
三是精心筹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八次投入产出调查,聚焦反映“十四五”时期发展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朝花夕拾(网友)
您对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的预判如何?
李总统计师
从国际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外贸进出口形势有待观察,这些都可能对我市2022年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从国内看,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行业还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比如我市服务业中的住宿业、交通业等多个行业复苏势头还较缓慢。但我们既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机遇和希望。
一是从投资看,我市加速推进招商引资,重大重点项目储备较多,亿元以上大项目持续推进,这些积极的变化,将有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有助于增强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是从生产看,随着疫情对工业影响逐步消除,工业生产加快恢复,今年要抓住“新基建”“节能减碳”等新机遇,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行业发展,全市工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三是从消费看,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共识,数字经济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活力和优势,在线购物、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消费相关指标稳定增长;同时,全市也加快拓展重点进出口市场,特别是金砖国家和RCEP相关国家,厦门的内贸、外贸情况将有所好转。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2022年全市经济将持续改善,经济稳定运行的势头将进一步增强。
主持人
非常感谢李总统计师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