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千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近日,《厦门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结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将厦门建设成为新兴文化产业强市。《规划》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的广泛关注。针对读者关注的几个热点,本报受权独家详解。
【核心要点】
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为:新时代中国影视中心、网络视听产业之城、时尚创意艺术之城。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力争到2025年末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左右。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布局体系更加完善。
重点业态
紧紧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培育文化新兴业态,加快提升已有优势产业,培育若干新兴细分产业,构建“2+3+2”的产业体系——
龙头引领产业:影视产业、网络视听产业。
重点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
重点培育产业:艺术品业、音乐产业。
重点工程1
新时代中国影视中心打造工程
1.国际知名影视节展中心计划。举办国际影视科技与工业博览会、新时代主旋律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等,打造国内一流的首映礼基地,对在厦门电影院举办全国院线电影首映的影视出品方或发行方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2.全域影城计划。进行差异化影视产业布局,其中思明区发展影视宣发、后期制作、专业节展等影视业态;湖里区建设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开展影视配套服务;集美区打造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人才培育、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影视产业基地;海沧区打造两岸三地影视拍摄基地,开展影视摄制等配套服务;同安区发展影视旅游,孵化影视旅游IP项目;翔安区打造影视创作、编剧、外景拍摄基地,孵化优质本土原创内容。
3.影视高科技拍摄与制作发展计划。建设高科技影视拍摄与制作基地、数字虚拟拍摄技术服务平台,将厦门打造成为中国影视产业高科技拍摄与制作的新中心。
4.影视产业链延伸计划。包括“厦门出品”影视精品孵化,重点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题材的优秀剧本创作;构建厦门“百年电影”生态体系;“影视+”休闲娱乐,开发影视旅游产品;“影视+”金融计划,推动影视资源与资本市场对接。
重点工程2
国家级智能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短视频与直播产业培育计划。建设网络视听人才培训基地;鼓励支持网络视听龙头企业在厦打造微综艺与微短剧创制基地;鼓励支持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建设厦门新视听学院。
2.电竞产业提升计划。提升电竞产业整体规模和电竞赛事影响力,打造中国东南部重要的电竞潮玩时尚之都。支持引进国际知名电竞职业赛事、活动、企业、俱乐部;扶持原创游戏技术研发,支持厦门云游戏技术的研发和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厦门电竞产业园。
3.智能视听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地建设计划。在厦门设立人工智能网络内容监测与审核技术创新基地,建立厦门人工智能内容审核中心;以厦门软件园二期视听产业片区为核心区,以软件园三期B06地块为拓展区,建设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
重点工程3
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
1.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培育计划。打造以澳头为核心区域的北欧艺术文化旅游带、沙坡尾+曾厝垵时尚创意消费文化旅游带、环岛路影视文化休闲文化旅游带、同安区闽南特色休闲文化旅游带、以杏林湾路为核心的音乐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带、海沧区马銮湾文化艺术旅游带、以嘉庚故居为核心的华侨文化旅游带;以鼓浪屿为核心区,打造“百年建筑+博物馆+艺术馆”为核心的海岛艺术文化旅游集聚区;提升华美文创空间、龙山文创园、红点设计博物馆、海丝艺术品中心、嘉禾良库等一批文创和旅游新空间;在鼓浪屿、中山路、曾厝垵、古地石、沙坡尾、集美新城等重点区域,形成若干个特色街区和综合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文化旅游产品升级计划。开发系列文化主题产品和影视衍生品;打造10-15个“影视旅游网红打卡地”;推动非遗项目与旅游结合,推出“最闽台伴手礼”“厦门好礼”等系列品牌,打造3-5个具有厦门特色的文创产品IP;提升军营村、顶村村、白交祠村等乡村旅游内涵和品质,加快建设大帽山境、香山乡苑、田园竹坝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设施,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支持岛外四区发展特色民宿;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文旅+邮轮”、海洋研学、“渔村+互联网”旅游精品路线,建好厦门“海上世界”项目;打造大型实景演艺秀、特色闽南风情文化剧场等商业演艺项目,支持高甲戏、歌仔戏、南音、答嘴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发展,盘活现有演出剧场资源,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驻场品牌;推动智慧文旅生态体系建设,开发“一张地图游”和“一部手机游厦门”。
重点工程4
文化创意设计和艺术产业提升工程
1.创意设计之城建设计划。建设两岸创意设计产业合作园区,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展示交流平台。
2.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打造计划。推动形成中高端相结合、境内外相贯通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构建专业化的文化艺术品保税区,吸引100家左右国内外知名艺术品机构入驻,打造3-5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品展览。
3.音乐厦门品牌建设计划。完善音乐演艺空间和设施,建设音乐产业孵化基地(音乐大厦),筹建厦门音乐特色文创园、音乐小镇,建设现代都市音乐会客厅,建设一批大中型音乐演艺场所,打造城市音乐驿站;打造“音乐厦门文化艺术节”或“音乐厦门嘉年华”等1-2个重大音乐节展活动;培育现代音乐产业链;实施城市乐队扶持计划,培养和挖掘有潜力的新潮乐队;推动“音乐+”融合发展,打造音乐科技产业的泛娱乐生态圈。
4.文化会展名城建设计划。持续提升品牌展会的影响力,高起点推进新文化体育会展中心建设和产业配套。
重点工程5
高品质文化消费和生活场景营造工程
构建“文创+”“旅游+”“阅读+”“体育+”“美食+”“音乐+”“会展+”等场景体系,推动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钢琴文化、书香鹭岛等特色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加大品质文化供给,打造20-30个特色高品质文化生活场景。
1.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培育计划。包括构建数字化文化生活服务场景、建设特色文化街区场景、打造现代文创消费场景、塑造文化地标商圈场景,着力打造沙坡尾文化艺术街区、中山路步行街、马巷旧街、百家村文旅休闲街区、莲花热陶艺术区等街坊里巷。
2.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场景建设计划。包括社区邻里公共文化服务场景建设,特色博物馆体验场景打造等。
重点工程6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工程
1.智慧数字文娱升级计划。推动建立公共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加快在新闻出版、博物馆、旅游景区、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2.“三高”文化企业引进和培育计划。策划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文化科技型企业和文化科技融合型项目。支持本市“三高”文化企业发展,培育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
重点工程7
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程
1.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推动设立厦门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创新文化金融服务和产品,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专业文化保险公司,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开发文化类融资担保产品;鼓励国有以及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2.文化产业金融扶持计划。鼓励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团队在厦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按流程申请厦门市产业引导基金并予以一定比例出资;采取“政府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方式建设集成多家文化金融服务机构的文化金融服务平台。
重点工程8
文化贸易促进工程
1.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推进计划。立足厦门油画、漆线雕等传统手工艺发展需求,进行海峡两岸工艺品产业合作;鼓励台湾演艺界人士参与厦门市演艺产业建设,开发文化演艺产品,共同培育两岸演艺市场。
2.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创建计划。依托厦门自贸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火炬高新区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引进和培育外向型文化龙头企业,鼓励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 “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22.04.25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