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保密云课堂| 涉密人员如何分类确定?
发布时间:2023-04-21 09:57

        涉密人员是保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保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那么,如何对涉密人员进行分类确定呢?

        

   确定原则

 

        涉密人员确定遵循“以密定岗、以岗定人、人随岗变”的原则。

        以密定岗   机关单位应以工作岗位职责是否涉及保密事项范围规定的事项,或者工作岗位产生、办理、接触、使用国家秘密的数量和密级达到的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属于涉密岗位。

        以岗定人 涉密人员确定应先岗后人,人随岗定。只要工作岗位属于涉密岗位的,不论身份、级别,也不论涉及密级的高低,都属于涉密人员。

        人随岗变  机关单位涉密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时,其涉密岗位和涉密等级应当相应变更、调整。

 

确定标准

 

        科学、统一、操作性强的标准,是准确确定涉密人员的前提。

        涉密岗位及涉密等级确定标准  涉密岗位采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特殊情况3种方式确定,可以有效避免漏定情形的发生。

        1.定性标准  当工作岗位职责涉及有关保密事项范围规定事项的,使用定性标准进行确定。

        2.定量标准 当工作岗位职责不涉及有关保密事项范围规定事项,但近3年内产生、办理、接触、使用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国家秘密达到相应的年均标准时,使用定量标准进行确定。

        3.特殊情况 当工作岗位达不到定性、定量标准,但机关单位认为确需确定为涉密岗位时,为特殊情况确定,一般应经本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审批确定。

        涉密岗位的涉密等级则按照产生、办理、接触、使用国家秘密的数量和密级达到的程度确定为核心涉密岗位、重要涉密岗位和一般涉密岗位。

        涉密人员及涉密等级确定标准 涉密人员及其涉密等级与涉密岗位及岗位涉密等级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在哪一等级的涉密岗位工作就要确定为哪一等级的涉密人员。在多个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最高涉密等级确定。 

 

确定程序

 

        机关单位一般按照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拟定涉密岗位、拟定涉密人员、审核审查、研究审批5个程序进行。

        涉密岗位及涉密人员的确定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进行,最后由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研究审批。

        机关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明确本机关本单位初次确定、变更、调整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具体程序。

 

 

 

 

                                                                                                                                                                                                                  (转载自保密观公众号,作者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