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厦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会城市组示范单位”等称号,《厦门市构建市域反电诈全链条 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我市在全国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第三方评估中位列第九。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做好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工作,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依法治市委、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会议,集中学习《立法法》《行政复议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时听取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情况汇报,审议年度立法计划和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全面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法治建设系列规划、方案贯彻落实情况中期评估和“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全面检视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全市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班两次开班,组织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网络专题培训。
二、持续深化改革,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政府职能,修订《厦门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厦门市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8大方面的改革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阶段。推出83个覆盖重要阶段的集成服务场景,实现政务服务申报材料平均压缩到3份以内,承诺时限平均压缩到法定时限9%以内,“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87%,“跨省通办”事项145项。大力推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法务区专项人才激励政策,设立全国首个反垄断审查合规辅导中心,引入优质法务、泛法务和警安法务科技产业项目机构171个,致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
三、致力良法善治,持续加强依法行政制度供给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设区的市“两个立法权”,有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升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作用,完善地方立法论证评估机制。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经济促进、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老年教育等法规草案11件,制定市政府规章1件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34件。认真落实《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市政府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18件,并及时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报备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四、聚焦程序规范,不断提升重大行政决策质量和效率
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办法》,编制2023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推动“电动厦门”发展规划、市级公共租赁住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出台,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公开发布等法定程序。指导督促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实现法律顾问100%全覆盖,组织市政府法律顾问为市政府重大法律事务提出法律意见、法律论证88件次。
五、坚持执法为民,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开展市政府赋权改革专项执法监督检查,积极引导各区推动落实镇(街)综合执法的配套工作机制。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探索建立我市行政执法工作会商机制。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印发《关于2022年度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情况的通报》《厦门市行政处罚典型案例选编(2022)》,促进执法严格规范。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出台《厦门市违反公平执法行为典型案例归集通报若干规定》,紧盯执法不公平、不公正、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等情形,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六、完善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出台《厦门市新兴行业及交叉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分工》《厦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指引》等规定,推动落实17个市级专项预案配套工作,推动建立厦漳泉区域应急处置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防震减灾应急综合演练和“绿盾—2023”厦门市森林防灭火综合演练,推动建成省、市、区全覆盖的应急通信专网,切实提升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七、注重源头治理,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深入开展“‘枫桥经验’在厦门,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质效”专项行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持续深化府院良性互动,市政府分别与市中级法院、漳州市中级法院召开府院良性互动会议,合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指导职能作用,全市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980件,受理率86.7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8.22%。探索创新涉台法律服务,全国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福建省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在厦成立,全省首个涉台仲裁中心—厦门仲裁委涉台仲裁中心正式揭牌。
八、紧盯关键环节,切实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坚持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出台《厦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考评试行办法》,强化依法行政绩效考核,将行政复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争议化解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考评指标,定期通报工作情况,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参考。扎实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办来厦实地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保质保效完成整改任务。推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42件、市政协提案429件,满意率100%。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水平领跑全国,信用承诺审批改革体系化建设荣获“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
九、加快数据赋能,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
举办2023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集中展示前沿警务、未来安全、智能法务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在我市的应用落地。推动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平台迭代升级,建立健全案件暂扣款和保证金信息化管理、物证“一站式”司法鉴定机制。
存在的短板弱项主要是: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不均衡,行政执法特别是基层执法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还需加强,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4年,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实施法治领域重大改革,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推广应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稳步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始终符合示范标杆的高标准要求,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引领助推全市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