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丹蓉女士做客政府网,为大家解读2024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快报的有关内容,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

  周副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市政府网站。

周副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主要的工作成效都有哪些,谢谢!

周副局长

  2024年是厦门市实现“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厦门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城市发展转型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厦门市交通运输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各项工作要求,围绕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目标,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增强物流产业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韧性、包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厦门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群众对交通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周副局长

  2024年,交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厦金大桥(厦门段)、厦门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新324国道提升改造等工程稳步推进,公路、铁路、公交场站等交通项目共完成投资95亿元;“交通强国”各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总结形成制度政策类文件70余项、标准规范10余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建设有序开展,投产运营枢纽项目7个,建成集疏运公路14.6公里;民航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已累计完成第一批4项综改任务,累计新开4条第五航权国际航线;政务审批便民服务稳步推动,推进“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等三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推进26个高频服务事项入驻“闽政通”App;开通公交“六进”服务线路45条,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和地铁、BRT接驳线35条,开展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设,实施“P+R”停车换乘,设置“P+R”停车场67个,停车位10396个,不同交通方式衔接更加高效,群众出行便捷度和出行体验感显著提升。

周副局长

  全年交通量方面,据统计,2024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11309.3万人次,同比增长7.97%,其中,铁路5639.6万人次,民航2790.7万人次,公路2435.3万人次,水运443.7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8.13亿人次,同比增长2.3%,其中,地铁2.67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82亿人次,常规公交4.63亿人次。其中,地铁的客运分担率达到32.9%,交通骨干作用进一步显现。

周副局长

  下一步,厦门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三个转变”为根本指引,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准确把握交通在全市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重点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着力做好稳投资、增活力、提质效,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

主持人

  实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是打通交通物流堵点卡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请问周副局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开展两年多以来,我市具体是如何积极推进该项工作的呢?

周副局长

  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厦福泉三市被列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支持城市。厦福泉三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提出的“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为指引,加快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一群九组团”综合货运枢纽体系,有力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建设。

周副局长

  我市共有28个项目被列入补链强链工程重点建设清单。项目总投资超过206亿元,已争取中央补助资金超9亿元。三年来,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超82.72亿元,新增枢纽面积近50万平方米,已投产运营的枢纽项目7个,已建成集疏运公路14.6公里,补链强链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周副局长

  一是建设和运营并举,提升综合货运枢纽服务水平。打造海隆码头仓库等一批公共服务属性突出、产业集聚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多式联运型物流枢纽,不断完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功能布局。

周副局长

  二是凸显海峡枢纽功能,探索海峡两岸物流融合发展新路径。重点推进厦门新机场货运区工程、商舟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对台直航枢纽。依托“丝路海运”联盟机制与航运网络,进一步发展海铁联运,强化“丝路海运”“中欧班列”服务对台物流运输能力。同时做强做优海运快件、冷链物流等对台特色业务,构建国际贸易物流新通道。

周副局长

  三是大力推广多式联运,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实现“一次委托、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的“一单制”全程高效物流服务。积极探索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应用,我市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城市。

周副局长

  四是交通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交通运输走廊串起产业连廊。立足厦门港运输资源和网络优势,加强港口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全球大宗商品物流供应链服务。提升航空供应链服务水平,重点培育运营稳定的全货机航线,提高航空货运国际竞争力。

周副局长

  五是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强物流通道、综合枢纽、铁路专用线、港口码头等重点项目用地用海政策保障,从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优化产业用地政策等方面全力服务我市交通物流项目需求;积极落实已出台的物流领域各项减费优惠政策,推进交通物流降本减负。

周副局长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跟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我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活力;

  二是紧盯国家政策动态,密切关注国家部委释放的政策导向与趋势分析,加强向上沟通对接,结合我市实际精准策划项目,积极争取新一轮的政策资金支持。

主持人

  能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厦金大桥的建设进展情况?

周副局长

  厦金大桥(厦门段)是连接厦门本岛和翔安新机场最快捷的通道,项目起于厦门环岛东路与会展北路交叉口,以隧道形式沿环岛路走廊向北延伸至观音山,往东以桥梁形式跨越本岛东部海域,终点设互通接入翔安新机场,主线全长17.34公里,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跨海段为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km/h;同步建设翔安支线,长2.275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厦门跨海通道布局,极大缓解进出岛交通压力,对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加快厦门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等具有重要意义。

周副局长

  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动工建设至今,已取得多个突破进展。项目主体土建部分五个标段已于2024年1月全线开工建设,岛内观音山通往刘五店航道桥西主塔2497米栈桥顺利合龙,刘五店航道桥东锚碇钢沉井成功着位,东主塔桩基浇筑完成,正式进入水上施工阶段;项目上部钢箱梁部分四个标段于2024年11月完成招标;后续的路面、机电、房建、绿化等工程将根据建设计划逐步按时推进。项目围绕力争于2026年底与翔安新机场同步建成的目标,目前分成刘五店悬索桥、海上预制吊装、环岛路盾构隧道、塔埔路下穿地铁2号线暗挖隧道四大主线同步推进施工。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约占总投资的18%,目前项目进度总体正常,工期可控。

周副局长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各参建单位加大设备、人员投入,围绕平安工地、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强化汛期、台风季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用,为今后实现和金门的交通基础设施连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

  “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2024年交通部门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成绩,能否请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

周副局长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四个方面工作,系统谋划、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周副局长

  2024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52.18公里,完成年度任务173.9%;建设美丽农村路32.34公里,完成年度任务215.6%;修复路面10519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210.38%;完成平交路口安防设施改造42处,完成年度任务280%;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7.09公里,完成年度任务185.45%。

周副局长

  这些工作也取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去年2月,同安区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9月,市交通运输局在福建省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为全省市域代表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发言;10月,我市“‘五个一’扎实推动农村公路桥梁管养提档升级”、同安区“部门联动、创新机制、守护和美乡村‘幸福路’”作为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11月,交通运输部第十七期农村公路管理培训班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开课,厦门市受邀围绕“‘五个一’扎实推动农村公路桥梁管养提档升级”工作经验进行分享。12月,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央视拍摄了《“最美回乡路”厦门篇-海岳交响》,并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央视频、央视三农等多个平台播出;厦门市同安区竹坝旅游风光线入选省厅2024年度“美丽乡村‘福’路”典型案例;厦门市同安区县道416、乡道732及733提升改造工程入选省厅2024年度党建引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周副局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工作部署,从提高政治站位、优化路网规划、持续路网提升、提升决策水平、加强安全防护、拓展服务功能、优化路域环境、推进融合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做好宣传引导等十个方面着手,求真务实、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下一轮经济发展当好先行官。

主持人

  据了解,全国很多地市目前都在推广“P+R”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P+R”的推广情况?

周副局长

  首先给大家解读一下“P+R”“P+R”即“停车+换乘”,是一种将私家车停放在公共交通枢纽附近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公共交通前往目的地的出行方式,旨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周副局长

  近两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轨道集团和信息集团,选取地铁和BRT沿线的停车场,依托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和“厦门交通码”,开展“P+R”试点工作。据统计,厦门“P+R”停车场已覆盖岛内外6区43个地铁/BRT车站,提供67个停车场、共计10396个车位,已累计换乘量约45万车次。

周副局长

  广大市民及来厦游客可使用厦门交通微信小程序、厦门地铁App、i车位进行“P+R”用户登记,通过“停车+换乘”来缩短通行时间,并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周副局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优化“P+R”,努力为外地游客和市民朋友提供高效、便捷、绿色的出行体验。

主持人

  好的,谢谢周副局长的详细解读。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刘先生

  现在公交车可以直接停到弘爱医院门诊楼的门口,非常方便,感谢厦门交通的公交“六进”服务工作,请问在公交“六进”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周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刘先生的提问。

  为市民朋友提供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服务是我们的目标。2024年4月份以来,市大交通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公交“六进”服务工作,获得了市民较好的反响。目前,已在岛内外6个区的34个点位开通45条公交“六进”服务线路。我们积极总结提炼,形成工作机制,组织制定了《厦门市公交“六进”线路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的出台将更好地指导各单位共同做好公交“六进”服务工作这一项民生工程,为广大市民群众公交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分批次推进、成熟一条、实施一条”的原则,常态滚动生成公交“六进”服务线路项目工作清单,近期重点推进思明大同小学岭兜校区、海沧熹海高级中学、同安禹洲香溪里及中铁诺德逸都小区等项目服务线路的落地。同时,还将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提升公交“六进”服务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并组织编制“出行需求调查表”,发给各小区、企业、商圈、学校、医院、园区等主体单位开展调查,更加准确地掌握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特征,提高线路策划设计的针对性。

李女士

  很多地方都在推广“空铁联运”来提高交通换乘便利度,提升交通出行体验,请问厦门在“空铁联运”方面有哪些措施?

周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李女士的提问。

  为方便市民、来厦游客更加便捷地转乘飞机,2024年5月1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北站城市候机厅正式启用,作为“畅厦飞·空铁联”项目的2.0版本,北站候机厅在原有项目1.0“交通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暖心接驳、便捷安检等六大服务基础上,新增国内航班值机、行李托运、行李预检、休息等候点及相关航空业务咨询等服务,实现行李托运“无忧办”、旅客值机“一站式”的服务。在北站完成值机和行李托运后,游客朋友们还可以轻轻松松地在厦门游玩半天。

陈先生

  请问在政务便民服务方面,今年厦门交通系统有哪些措施和亮点?

周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陈先生的提问。

  为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我们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中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出多个便民服务创新举措,让审批优化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一是推出“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将原本跨部门的审批整合为跨部门的“并联”审批;申请材料由24项精简至14项;办事时间从原来的10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并通过系统调用共享数据,实现内嵌表单自动填报功能,减少表单数据的手动填报工作,有效提升办事效率,办件量持续位居全省首位。同时,按照上级部署有序推进“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许可一件事”“大件运输一件事”上线工作。

  二是推出“占用、挖掘公路审批一件事”。通过套餐梳理重塑业务流程,形成“一份办事指南、一张联合申请表单、一套申请材料”。材料由18项精简至5项,对接部门由原来的6个减少为1个;并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线上网站设置办理入口,受理“一件事”申报,实现“一次受理、内部流转、一次办成”。

  三是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2023年12月,在全省率先实现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全面发放电子证照,2024年11月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将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应用于日常监督检查中并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强化数据赋能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目前,我市已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电子证照4276张,道路运输证电子证照135926张,从业资格证电子证照217179张,总计357381张,制证率达100%。

  四是持续强化“网上办”“掌上办”服务能力。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承办的164个审批服务事项中,全程网办152个,占比92.7%;2024年1至11月份,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68429件,其中全程网办110886件,占比65.8%。2月起至今,推进26个高频服务事项入驻新版“闽政通”APP,进一步简化申报流程,利企便民,2024年度共办理“掌上办”19101件。

小王(网友)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厦门交通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是目前厦门交通码不能在第一码头到嵩屿码头的往返航线中使用,请问接下来有打通的计划吗?

周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小王的提问。

  2024年轮渡居民航线接入“一码多乘”应用场景,厦门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一码五场景通乘的城市,并实现了支付宝APP上线和全国老年人刷码免费乘车和外籍人士境外手机刷码乘车等功能应用。目前,厦门交通码用户数超过470万,累计使用量近1亿人次。

  目前,我们已开展厦门交通码接入新应用场景的研究,后续该场景将涵盖第一码头到嵩屿码头的往返航线,新功能预计今年内上线。后续我局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开展更广泛的考察调研,积极拓展使用渠道便捷和应用场景,让市民及全球来厦游客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出行体验。

小张(网友)

  我是来厦门旅游的游客,像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打卡路线,请问厦门有没有值得打卡的公共交通路线。

周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小张的提问。

  厦门作为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步一景的山海风光,可以说是“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厦门的很多交通出行方式,也是频频成为热门打卡的选择。例如,厦门29路公交车起点站是第一码头,终点站是软件园,沿途“一路海景”,能打卡厦门多个沙滩,鹭江道、鼓浪屿、演武大桥、双子塔、白城沙滩、环岛路、曾厝垵、椰风寨等。厦门还有一条“落日航线”,也是广大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航线从第一码头到嵩鼓码头,不仅可以在海上追逐夕阳,欣赏落日,还能看到鼓浪屿、日光岩、双子塔等。厦门的地铁1号线也被称为经典动画同款的“海上列车”,乘坐高崎站与集美学村站中间的跨海路段,可以追着海风和云海,沿途还能看到游人如织的十里长堤,风光如画,是游客在厦门打卡的宝藏地点。厦门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发现实践的交通方式和地点,欢迎外地游客来厦门观光旅游。

主持人

  非常感谢周副局长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