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任国岩女士做客政府网,为大家介绍2023年厦门市交通运输发展快报的有关内容,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

  任副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市政府网站。

任副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厦门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主要的工作成效,谢谢!

任副局长

  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各项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大枢纽、集疏运通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厦门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

任副局长

  2023年,交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翔安大桥、福厦高铁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翔安新机场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东通道开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稳定运行,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提供坚实的支撑;加大民航业政策资金扶持,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进一步拓展;加快实施公共交通领域车辆电动化,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全面开展交通科技治超执法,行业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学校、景区等重点区域多个堵点的疏堵改造,积极推行公共交通“一码多乘”,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交通便捷度持续提升。

任副局长

  全年交通量方面,据统计,2023年,全市对外交通客运总量为9970.0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其中,铁路5037.8万人次,民航2407.3万人次,公路2276.9万人次,水运247.9万人次。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7.9亿人次,同比增长8%,其中,地铁2.45亿人次,快速公交(BRT)0.79亿人次,常规公交4.65亿人次。

主持人

  厦门交通建设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请问任副局长,去年我市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任副局长

  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任副局长

  一是福厦高铁开通运营。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厦高铁于2023年9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厦门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也同步使用。福厦高铁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铁路,通车后,福州、厦门两地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任副局长

  二是翔安大桥建成通车。2023年1月17日,翔安大桥主桥正式通车,5月19日,枋钟路下穿隧道通车,翔安大桥全线贯通。翔安大桥、海沧隧道、海沧疏港通道连接构成了我市岛内第二条东西向公路交通快速干线,从翔安最快可实现5分钟跨海通行,厦门跨海交通正式迈入“五桥两隧”新格局。

任副局长

  三是第三东通道开工建设。2023年12月8日,厦门市第三东通道A1标段正式开工,其他标段近期也已陆续开工建设,项目主线桥力争与翔安机场同步建成投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厦门本岛联系翔安机场最便捷的通道,极大提升厦门本岛到翔安机场的通行效率。

主持人

  2022年,厦门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支持城市,请问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对于厦门未来的发展都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近两年,我市在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方面的工作,又都取得了什么进展?

任副局长

  2023年,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交通运输部对厦门2022年补链强链工作绩效评价为最高A档。自2022年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支持城市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服务全国、面向世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双区”建设,力争打造“海丝”“陆丝”无缝衔接,海、陆、空、铁多种方式联运的物流新枢纽新通道。

任副局长

  通过加强海铁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重大枢纽、集疏运公路铁路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提升对台物流中转能力,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带动海峡两岸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任副局长

  目前,厦门市共有27个项目列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建设清单,总投资超过206亿元,实施期内预计完成投资近80亿元。两年来,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更新设备87套,新增枢纽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已建成集疏运公路14.1公里,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主持人

  近两年,厦门连续出台政策支持航空公司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有力促进了厦门与其他国家城市,特别是与金砖国家城市之间的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厦门去年在连接金砖国家城市的国际航线具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任副局长

  市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实施国际航空客、货运扶持政策,吸引企业到厦门市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并积极投入运力,客货运航线持续拓宽。2023年厦门新开巴黎、河内、槟城、曼谷廊曼、多哈国际客运航线,新开墨西哥城、芝加哥、纽约、圣保罗、迈阿密等全货机航线。

任副局长

  2023年2月10日,厦门开通国内首条金砖货运航线:厦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巴西圣保罗航线,成功搭建起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空中桥梁。该航线的开通,使厦门机场正式贯通欧、非、澳、北美及南美洲五大通道航线,进一步完善了厦门机场洲际航线网络。新航线主要出口跨境电商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进口海鲜、水果等生鲜货物。2023年该航班已持续稳定执飞90班,进出港货邮量共计12877吨。

任副局长

  随着厦门翔安机场的快速建设,未来金砖各国之间的金砖项目交流、航空物流、经贸项目往来将变得更加便捷,为构筑厦门国际航空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主持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近年来的交通出行越来越智能了,请问去年,我市交通部门在交通信息化、智慧化方面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任副局长

  市交通运输局聚焦数据赋能行业发展,有序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在交通行业的示范应用,破解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难题,取得一定成效。

任副局长

  交通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完善大交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性采用“战略咨询+数据算法+工程建设+保障措施”的数字化链条式建设模式,提升行业间的信息共享、安全监管、业务协同和决策分析水平。在高崎隧道、环岛干道会展下穿隧道引入数字孪生、高精度地图等技术,通过隧道全息管控系统时,能够实时采集隧道内的通行情况,自动研判隧道内通行拥挤度、车辆数、平均时速、车辆类型占比等信息数据,实现交通异常事件的预警和管控,极大提升隧道行车安全。

任副局长

  交通科技示范应用方面。实施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创新了城市公交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形成包括数字化排班、灵活公交、安全节能诱导、BRT高级辅助驾驶等智慧成果。

任副局长

  依托“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决策、调度,实现乘客乘车平均等待时间减少3.2%,公交车高峰运力利用率提升27%。打造厦门北站智慧枢纽,站房采用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根据实时监测的光照、降雨、风力等环境数据自动开合玻璃及窗帘。

任副局长

  优化出租车智能诱导系统,实现交通枢纽附近出租车运力与乘车需求的双向匹配、智慧调度,提升交通枢纽乘客候车体验及司机载客效率,通过智能管理手段,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让旅客享受更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主持人

  好的,谢谢任副局长的详细介绍。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高先生(网友)

  2023年我们做了哪些大的交通项目,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包括进出岛通道,还有岛外公路建设方面?

任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高先生的提问。交通路网是城市的脉络,承担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角色。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全方位推进各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一批重大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2023年5月19日,翔安大桥全线建成通车,构建岛内第二条东西向公路交通快速干线;2023年12月8日,厦门市第三东通道A1标破土动工,标志着厦门本岛连接翔安新机场最快捷的交通主干道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4月,溪东路(翔安南路-机场快速路段)建成通车,莲河片区进出大嶝岛的路程实现了“截弯取直”,市民前往大嶝岛可节省路程20分钟。

  此外,市交通运输部门稳步推进其他交通工程建设,包括:海翔大道(官浔立交-西柯立交)、同安东路(同新路-旧324国道段)、翔安机场快速路大嶝岛段、马青路(石塘立交-翁厝立交段)提升改造工程、集美北大道(灌新路-集灌路段)提升改造工程、同翔大道洪溪互通工程等项目,超过80%的项目集中在岛外,通过进一步完善岛外各区交通骨干路网,为厦门实现跨岛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李女士(网友)

  在厦门坐公交、坐地铁是很方便,但就是早晚高峰有些挤,请问有没有增加一些公交线路,乘坐公交、地铁有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任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李女士的提问。2023年,我市积极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共开通运营地铁线3条、BRT快速公交线8条、常规公交线543条,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BRT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网约车为补充,多层次、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一是新增优化公交线路,推动公交场站建设。新增开通运营同安-厦门北站BRT快线,结合BRT新线路、地铁新站点开通,持续优化公交线网,新增公交线路58条,优化公交线路115条次。其中,开通14条地铁公交接驳线,实现地铁站点公交接驳线全覆盖。建成启用邮轮母港、西园、地铁火炬园等10个公交场站。

  二是缩小地铁行车间隔,提前首班车发车时间。从7月1日起,1号线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50秒,2号线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2分40秒,有效缓解了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间列车车厢及站台拥挤问题,缩短乘客候车时间,提升地铁出行便捷度和乘客满意度。此外,从11月1日起,我市地铁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提前30分钟,即从早上6:30调整为6:00开通运营,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群众出行。

陈先生(网友)

  请问乘坐公交、地铁有没有其他比较便捷的扫码方式?

任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陈先生的提问。为方便乘客乘坐公交、地铁时进行无缝换乘,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发上线“厦门交通码”,实现“一码多乘”。2023年9月1日起,乘客在厦门市乘坐地铁、BRT和公交时均可使用“厦门交通码”,换乘时无需切换,实现“一码多乘”。自启用以来“厦门交通码”的使用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厦门交通码”是由政府主导,实现全渠道规则统一、动态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支付码。此次上线“厦门交通码”实现了厦门交通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后续还将研究接入更多公共交通方式,进一步便利群众交通换乘。

小王(网友)

  请问在为民办实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任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小王的提问。在为民办实事方面,2023年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公路中心等部门不断改善百姓交通出行体验,在所辖公路区域完成了旅游景点、学校周边等16项重点区域道路改善工程,使得高颜值生态路焕发活力。

  厦门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环岛路等一批临海临山道路已成为我市靓丽的城市名片,市交通公路部门不断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助力市民游客出行,在环岛路(天泉步道广场-天泉西路段)拓宽完善人行道,新增辅道开口,以此互通分流,串起山海美景;在环岛路“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标语牌附近,以海浪为核心元素打造互动全息投影,为市民游客展现海滨城市之美。此外,交通公路部门还在文屏路(植物园东门段)拓宽车道,设置“即停即走”区;在虎园路(植物园西门路段)设置港湾公交停靠站、建设“口袋公园”,打造通达路;在后埭溪路(成功大道-厦禾路口),利用厦门九中门口现状退线设置3块接送车临时上下客区等系列措施,守护安全、畅通的上学路。

小张(网友)

  我是同安区的村民,希望农村修路能和城里一样,多投入,把农村道路修得和城里道路一样好。

任副局长

  感谢这位网友小张的提问。市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推动城乡交通设施均衡化发展。2023年共投入1.3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去年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9条共43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1634.4公里,实现全市自然村组100%通硬化路,建制村100%通公交、村级物流节点覆盖率100%,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提供更好保障。

  同安区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交通运输部对同安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同安区在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过程中成效显著,为全国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2023年1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对同安区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进行公示。

  接下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交通设施的建设、管养力度,全力推动城乡交通设施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把厦门农村公路建得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

主持人

  非常感谢任副局长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