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非常感谢李副局长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李副局长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厦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67.3%、旅游收入增长83.3%,增长较好。关于您咨询的办证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职能部门。
向阳(网友)
请问,厦门旅游业发展较快,居民利用自建房屋经营民宿,或城中村改造房屋经营民宿情况非常多,请问政府该项产业可以取得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但是无法取得公安部门的特种行业许可证,给经营者带来诸多困难,又有什么方案破局呢?
李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厦门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一是城市环境更为宜居。2023年,厦门上榜中国十大“大美之城”,鼓浪屿、筼筜湖、东南部海域分别获评国家和美海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城市宜居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二是空气质量更为优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比上年上升2位,优良率99.7%,并列全国第一。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我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小流域省考及“以奖促治”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近岸海域国省控优良水质点位比86.4%,面积比84.2%、比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
黄女士(网友)
厦门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环境是厦门人的骄傲,去年环境成效如何?
李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软实力更加“硬核”。具体包括:细化落实《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厦举办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厦门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行政服务中心事项进驻率提升至97.5%,综合窗口实现市区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84%“全程网办”、911项“免证办”,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居全国前列。
杨先生(网友)
厦门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李副局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厦门市开展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增长,全市常住人口532.70万人,比上一年度略增1.9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7.15‰和3.20‰,分别高于全国0.76和4.6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95‰,低于全国3.92个千分点,这意味着我市的人口保持健康增长。
从各区看,集美区常住人口最多,达109.6万人,随后是思明区106.6万人,湖里区100.1万人,同安区89.5万人,翔安区64.7万人,海沧区62.2万人。
小王(网友)
去年,全国人口总量有所下降,那厦门的情况如何呢?
李副局长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一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2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6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655家,国内专利授权量3.15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1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2件。新登记科技成果513项,8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
二是创新载体提质扩容。组建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完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加快建设Ⅰ号孵化器,启动建设Ⅱ号孵化器,核心园区入驻企业超1600家。
三是信息化企业不断增强。3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4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成长型企业20强,34家企业入选“福建互联网50强”,108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
老刘(网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厦门的科技创新有什么成效?
李副局长
谢谢您的提问。2023年,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
教育方面,学年初招生数逐渐增加。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418所,学年初招生数32.50万人,比上年和前年分别增加2.25和2.96万人,在校学生数114.99万人,比上年和前年分别增加3.63和7.59万人。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中任职的专任教师7.01万人,比上年和前年分别增加1850和6279人。
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44个,比上年增加255个,医疗机构实有床位2.29万张,增加19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9万人,增加3086人,川大华西厦门医院、苏颂医院正式运营,获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
养老方面,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覆盖。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5家、床位12381张,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29家。46.55万名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服务,全市社会化管理率、社区管理率均为100%。
热心市民(网友)
去年,我们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有没有什么新的改善?
主持人
好的,谢谢李副局长的详细解读。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李副局长
三是民生投入持续增加。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全年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占73.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20.3%、4.1%和3.1%。
李副局长
二是民生保障持续推进。至年末,基本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4.7%、2.3%和0.3%。全年发放低保金1.75亿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47万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数5.81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1.1万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万套,发放大学生“5年5折住房”政策补贴2.7亿元。
李副局长
一是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62元,增长4.5%,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880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206元,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13,比上年缩小0.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李副局长
您说得对,高质量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厦门民生保障水平一直都在不断提高,具体可以用“三个持续”来体现。
主持人
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作为老百姓,肯定会比较关心民生发展问题。我市在民生方面的发展成果,以及惠及百姓的效果如何,能否请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副局长
三是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全省。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值9470.44亿元,增长2.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和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对金砖4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4.4%和1.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65%。进出口韧性稳步增强,大宗商品进口增长33.7%,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1.7倍。
李副局长
二是投资恢复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下半年逐步恢复增长,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9.2%,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8%,增速居全省首位,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大项目依然是项目投资的主要支撑,全市857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项目完成投资占项目投资九成,其中天马显示科技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等30个计划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完成投资增长5.2%。
李副局长
一是消费潜力加速释放。2023年,全市大力推动住宿餐饮、交通旅游、会议展览等行业复苏,举办600多场促消费活动,接触型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零售额超千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增长28.0%;空港旅客吞吐量增长1.4倍;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67.3%、旅游收入增长83.3%;会展业参会人数、展览面积分别增长1.6倍和68.2%。中山路入选全国示范步行街,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消费者满意度均位居全国前列,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蝉联全国第一。
李副局长
一年来,全市积极扩大内需,坚定对外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驾马车”稳步推进。
主持人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我市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
李副局长
三是“强后劲”持续发力,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投资后劲显著增强。工业投资增长7.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6.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信心向好,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投资分别增长1.8和4.2倍。工业商贸新增企业产值成倍增长。34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6倍,1034家新增限上批零企业销售额增长2.7倍。
李副局长
二是“转动能”加快推进,新兴动能蓄势聚力。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32.5%,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互联网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含旅行社)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8.6%和25.2%。
李副局长
一是“调结构”持续加力,新兴产业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4.1%,比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6.6%和40.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超六成。
李副局长
去年以来,面对“三重压力”及各种超预期因素,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厦门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发展方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请问,我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具体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李副局长
从各区看,全市发展相对均衡。增速呈现“五升一降”,五个区实现GDP增长,翔安、思明、集美、同安和湖里分别增长7.0%、5.6%、2.6%、1.5%和1.5%,海沧下降2.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
李副局长
从季度看,呈逐季稳进态势。一季度,全市经济在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GDP增长2.8%的良好开局;上半年受外需不足等影响,下行回调至1.2%;三季度以来恢复步伐明显加快,前三季度GDP增速提升至2.0%;全年进一步增长到3.1%,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9和1.1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及四季度单季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经济“V”型回升态势较为明显。
李副局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厦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着力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压力和困难,保持战略定力,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实现GDP806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0.3:35.6:64.1。
主持人
首先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谢谢!
李副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李副局长您好,欢迎您做客市政府网站。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
日前,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联合发布了《厦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了便于广大网友全面了解2023年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厦门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薇女士做客政府网,为大家解读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有关内容,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