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提醒,虚假填报会影响自己的纳税信用
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正在进行,绝大多数纳税人都能够诚信填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但也有极少数纳税人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虚假填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还有少数纳税人因对政策不够了解造成了错误填报。
昨日,厦门市税务局梳理发布多个典型案例,警示、提醒纳税人,虚假填报要不得。
案例1:“大病医疗”绝非“生财之道”
小王办理个税年度汇算时,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及时获得退税。他跟单位同事说起这事,3名同事动起了歪脑筋,在没有医药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填报了35000元的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交退税申请。这些人没有盼来退税,而是收到了税务机关请其提供佐证资料的消息,还可能被记入不良纳税信用。
温馨提示:依法办理个税汇算是每个纳税人的法定义务,轻信所谓“退税秘籍”或虚假传言,不仅会因虚假填报影响自己的纳税信用,而且可能将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对于存在虚假填报收入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篡改证明材料等恶劣情节的,税务部门将依法严肃处理,追缴税款和滞纳金;对拒不整改的,将依法依规立案稽查。
案例2:继续教育有目录 随意填报或无效
小段在某医院工作,取得某网站培训的结业证书。他误以为取得的培训结业证书也可享受个人所得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进行填报。税务机关发现此事并告知小段,小段赶紧如实更正了自己的信息。
温馨提示:税务部门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信息核验机制,对纳税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核验。职业资格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填报条件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当年填报,在网站培训取得结业证书不属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不符合个人所得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填报条件。
案例3:老人身份莫乱填 政策规定要弄清
小楚今年25岁,在办理年度汇算时,看到周围年纪大的同事都填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能获得退税,可是自己父母都还不到60岁,不符合填报条件。小楚自作聪明,把自己祖母的信息当作自己母亲的信息填报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没过几天,税务机关在退税审核时就发现异常,要求小楚提交佐证资料。小楚自知理亏,赶紧撤销了退税申请,更正了年度汇算申报。
温馨提示: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有一定的填报条件,主要是如果被赡养人为父母,则父母一方需年满60周岁。如果纳税人父母及其兄弟姐妹均已离世,且由纳税人履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纳税人才可以填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案例4:购房信息认真核 符合条件方可享
小曹2024年度卖出原来的住房后,又新购买一套住房。在以新的住房贷款编号填报住房贷款专项附加扣除时,发现系统提示不符合“只能享受一次”的填报条件无法享受后,小曹动了歪心思,把原来已经卖出的住房贷款合同找出来,明知这套房子卖出时已还清贷款,还按照这个合同编号继续填报。没过多长时间,税务机关在审核时就发现问题,告知小曹。小曹赶紧撤销了填报信息。
温馨提示:税务部门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核验机制,对纳税人住房贷款利息信息是否符合条件进行核验。对于发现的涉税风险,与纳税人进行沟通,引导纳税人改正错误、提升遵从,对拒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