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
2025-04-14 08:48 字号:
  据新华社电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主要金融数据,首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一个个数据展现着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也折射出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回暖。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也深挖支持实体经济的潜力,带动信贷加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所上行。

  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社融规模增量为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

  “在金融体系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企业、居民的资金需求出现了更多积极变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落地,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消费市场亮点涌现,这些都体现为实实在在的需求。

  具体来看,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仍保持在10%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20%,一些资金需求旺盛的领域活力凸显。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9.3%,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贷款利率关系着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影响着个人的贷款负担。一季度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助力企业和居民“轻装上阵”。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3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专家表示,在金融助力下,“两重”“两新”政策对需求拉动效果持续显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序实施,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实现突破……从“活水”到活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为中国经济发展添动力。

  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第一季度例会提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