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回应关切
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2025-09-12 08:41 字号: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为何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有哪些亮点?国新办1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进行了分析解读。

  为何要开展试点?

  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一方面,围绕当前要素市场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李春临说,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试点地区怎么做?

  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好改革试点工作,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

  技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要素作用,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点击

  综合改革试点四大亮点

  ●试点地区代表性强

  本次部署的10个试点地区发展基础较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这些地区开展试点,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要素涵盖范围广

  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更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试点注重进一步深化各类要素综合配置、协同配置,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地方实际需求等,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要素配置。

  ●突出因地制宜

  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以更好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新华社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