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EN |
  • 移动版

    闽政通APP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25-03-01 21:44字号:

  一、背景依据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2024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10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我市《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到2030年,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树立,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更加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收超过1700亿元,食物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基本建成。

  三、工作进展

  2024年10月23日,市农业农村局召集市海洋发展局、市政园林局等市直部门共同研究我市践行大食物观措施文件起草事宜,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基础上起草了方案初稿,经两次征求市直相关单位、各区意见并修改沟通达成一致,同时组织开展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履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并通过统一审查。2025年2月10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研究;2月25日,《实施方案》经第9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四、范围期限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包括工作目标、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全力提升质量效益、切实加强要素保障等五个部分。

  (一)工作目标。围绕念好“山海经”、打好“特色牌”、抓好“产供销”,明确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同时,设置了到2030年“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更加完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营收超过1700亿元,食物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的发展目标。

  (二)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稳固粮油作物生产基础。在粮食生产方面,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化粮食品质和品种结构,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全链条、全要素优化粮食生产扶持措施。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油料生产方面,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花生品种,稳定花生种植面积。二是提升蔬菜稳产保供能力。优化蔬菜区域生产布局,提高设施蔬菜在本市蔬菜产业中的比重和冬春季蔬菜市场占有率。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带动本市主要食用菌种类的规模化生产,鼓励企业加强食用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三是丰富特色水果产品供应。调优水果产业结构,发展小而精特色水果种植。推动本市优势水果产业做大做优品牌,丰富本市四季时令特色水果供应。同时,加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生产设备改造升级,支持开发果酒、饮料、水果酵素、冻干食品等新产品。四是推动畜禽养殖转型升级。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保障生猪稳定供给。加强政策扶持,对生猪养殖场实施改造升级,促进本市生猪养殖向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优化畜牧业结构,适度发展蛋禽和草食动物产业,丰富畜禽产品品类。五是科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建设现代远洋渔业船队,推动两岸开展深远海养殖合作,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发展特色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高崎中心渔港片区和欧厝对台渔业基地,建设厦门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六是拓展茶叶中药材食物资源。在推进“三茶”统筹发展方面,在同安区持续开展生态茶园建设。鼓励茶叶功能成分产品研发,茶衍生产品开发。开展厦门茶文化调查和保护,支持发展厦门乌龙茶传统精制技艺和“厦门茶桌仔”文化。在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方面,支持发展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菌、林蜂等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支持可食用林产品的发展,推动食药同源产品产业精深加工。

  (三)着力强化科技支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强食物开发研究。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休闲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食物开发科技企业。建设厦门市创新食品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创新升级。二是加快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保护与利用,建设海峡两岸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库和果树种质资源圃。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开展地方特色优质品种提纯复壮和产业化开发。完善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持续办好海峡两岸(厦门)种业交流会。三是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推进智慧农业产业园、数字农田、智慧农(牧、渔)场建设,探索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引导养殖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无土栽培,布局建设植物工厂,提高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

  (四)全力提升质量效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全产业链建设。建设同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引导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推进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加强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商贸流通体系,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二是加快绿色生态发展。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以点带面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提升耕种管收精准作业水平。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三是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严格落实农兽药经营门店购销台账记录制度和限制使用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加大执法联动工作力度,全力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五)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实施方案》强调要统筹各方力量,促进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多元化食物供给领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食物开发格局。

  六、主要创新点

  《实施方案》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注重结合我市实际,体现厦门特色:

  (一)突出融合发展。坚持我市“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将城乡融合、产业融合、食物产业链延伸拓展作为我市践行大食物观工作的着力方向和工作目标。提出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专业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等特色内容。

  (二)突出产业特色。结合我市资源禀赋,提出了推广“胡萝卜-旱稻”等水旱粮经轮作模式、扩大冬春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小而精特色水果种植、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等特色内容。立足我市产业优势,提出建设高崎中心渔港片区和欧厝对台渔业基地、打造厦门市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创新食品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创新升级等特色举措。

  (三)突出补短板。针对我市畜禽养殖短板,提出生猪养殖场改造升级行动,推动我市生猪养殖向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针对我市耕地资源少的短板,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探索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有力支撑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七、注意事项

  本实施办法由各区人民政府、相关单位依据职责推动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工作落实。

  八、关键词诠释

  大食物观:大食物观是食物安全内涵外延的深化和拓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九、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联系人: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管理处

  联系电话:0592-2892319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