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位于马銮湾新城海沧片区的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扩建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迎来全面开工,总投资额11.59亿元,计划于2027年建成。在这片即将崛起的产业高地,藏着市人大代表石丽玉的履职“答卷”。
一纸建议,落地有声。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石丽玉提交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市食药检院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设的建议》,建议中分析了市食药检院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对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预期成效,指出了项目面临的问题,为推动项目建设提出了三个建议,该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办理,以务实举措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立足行业特点,深谙社情民意,以积极履职回应行业所需和人才关切,从反映诉求到获得回应,从建言献策到闭环落地……石丽玉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在行业领域的深耕经验,助推产业发展和代表履职效力互促共进。
为生物医药产业建言献策
生物医药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厦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对行业代表如何更好履职有着更高要求。”石丽玉凭借其扎根行业二十余年的深厚积淀,以专业洞见精准把握企业发展痛点,持续围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人才聚集、产业配套以及生态构建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今年市两会,石丽玉就结合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非生产性设施使用面积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生物医药行业建设规划时,能够充分考虑到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殊需求,大幅提高非生产性设施的建设指标。建议很快得到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答复,明确表示相关部门目前已经出台相应政策改善这一情况,后续还将继续围绕各行各业的研发生产特点升级优化政策,使政策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如何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多建言,成为她履职多年来的重点——“海沧几乎没有高校,但是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有80%在海沧。”直击行业人才培养的痛点,她建议进一步吸引和推动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在厦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创建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在国家支持重点推进LDT试点的基础上,她提出的“厦门要对标开展LDT试点工作,鼓励家庭自测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注册,优化许可备案工作”等建议,有关部门作出明确答复,表示将争取政策扶持,让更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落地厦门。
每年参加市两会,她所提交的建议中必有与行业相关的,每一份建议中既凝结了她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思考,也饱含了扎实大量的深入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摸清实际情况后,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建议。”石丽玉说。
为人才培育搭建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石丽玉始终认为,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她曾在市区两级的代表座谈会、调研视察、行业交流等活动的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要更加重视培养生物医药人才,建设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有效整合生物医药产业链资源,打造创新联动机制,为生物医药企业在资金、科研、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石丽玉认为,各自为政不利于行业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这些年,她一方面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优势,依托海沧台商投资区生物医药协会,邀请市、区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或相应领域企业家、人大代表等参与,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实实在在为海沧企业发展诉求谋良策;另一方面,她作为协会副会长,带领协会自2013年起连续举办12届“HR沙龙”活动,积极推动行业人才管理队伍的培育工作,参加的企业逐年增长,活动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同事和同行眼中,石丽玉是个“热心肠、善表达”的人。“当上代表之后,平台更大、视野更开阔,这也意味着责任更加重大。”谈及初心,履职近十年的石丽玉说,自己要继续为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在排忧解难中淬炼为民初心,在服务发展中践行务实作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