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厦门警备区关于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的通知

厦府〔2013〕162号

各区人民政府、人武部,市直有关单位,有关高等院校:

  根据福建省征兵办公室《关于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的通知》(闽征〔2013〕2号)精神,今年我市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招收士官任务45人(具体专业及招收人数见附件)。为做好这项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招收任务分配

  根据招收专业范围和院校所在地,参考各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兵员潜力以及往年完成任务情况,分配各区士官预招任务:思明、集美区各11人,湖里、海沧区各5人,同安区6人,翔安区7人,招收专业在调查摸底之后再进行区分。

  二、招收对象和条件

  招收的对象为1989年7月31日以后出生(不超过24周岁)、具有厦门市常住户口的普通高等学校男性毕业生,所学专业符合部队需要。招收对象的政治和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有关规定执行。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其专业所在高校已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应当取得国家颁发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招收程序

  招收士官按照“报名登记、体检政审、专业审定、审批定兵、批准入伍、组织交接、自行报到”的程序进行。今年试行直招士官网上报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可登录“大学生网上预征报名平台”(网址:http://zbbm.chsi.com.cnhttp://zbbm.chsi.cn)查询招收专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参加直招士官报名。同时,市、区两级征兵办公室同步开设报名登记站负责报名,各区征兵办公室负责政审,市征兵办公室负责体检、专业审定和审批定兵,省征兵办公室负责与招收部队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四、招收工作时间安排

  5月底前,各区征兵办公室按照市征兵办公室下达的招收任务,组织调查摸底,实施宣传动员,完成招收的报名工作;6月10日前,各区征兵办公室根据报名应招人员情况,择优推荐送市里体检对象;6月20日前,由市征兵办公室组织送检对象体格检查和和政治审查;6月底前,对体检政审合格人员进行学历专业和职业资格审查,填写《招收士官学历专业审定表》;7月15日前,根据省征兵办公室通知,完成审批定兵工作;7月20日前,整理好招收对象档案材料,由省征兵办公室统一和招收部队办理交接手续,8月10日前,组织新招收士官自行报到。

  五、招收有关政策

  (一)招收士官的一次性经济补助。为充分调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入伍直接担任士官的积极性,招收的士官被批准入伍时,由所在区人民政府按照当年度城镇义务兵1年优待金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所需经费,按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保障渠道解决。

  (二)招收士官的退役安置。招收的士官退役时,按照上级和我市当年度退役安置政策安置。

  (三)招收士官的工作经费。根据总参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直接从非军事部门招收士官规定》(参动〔2010〕9号)文件,市、区招收士官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区人民政府列入年度兵役征集经费予以保障。

  (四)其他有关事项。本通知没有明确的其他方面,仍按参动〔2010〕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有关要求

  各级要把招收士官工作做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确保招收质量。兵役机关要把招收士官作为征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加强协调,确保招收士官工作顺利进行。教育、公务员管理等部门和有关院校要主动配合兵役机关,认真做好宣传动员、个人报名、专业审定和预招对象审定工作,过细组织学历、专业和学籍档案的审查。宣传部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动员,切实让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熟悉招收士官的各项政策规定及有关待遇,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其入伍直接担任士官的积极性。公安、卫生部门要认真组织招收士官的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严把招收质量关。民政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招收士官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和退役后的接收安置工作。监察部门要按照总参、总政、监察部《关于加强廉洁征兵工作的意见》及有关规定,把廉政监督贯穿全过程,确保士官招收工作无违法违纪问题。

  附件: 2013年厦门市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计划

  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警备区

  2013年5月17日

  2013年厦门市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

  直接招收士官计划

序号

   

招收人数(人)

1

航海技术

10

2

轮机工程技术

10

3

船舶工程技术

2

4

制冷与冷藏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

2

5

供用电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6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7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工程)

4

8

图形图像制作(数字媒体技术)

6

9

电子科学与技术

1

10

计算机通信(通信工程)

1

11

通信网络与设备(通信工程)

1

12

大气科学技术(大气科学)

2

13

摄影摄像技术(摄影)

2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 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警备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