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厦府办〔2014〕15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
《厦门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19日
厦门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4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质量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闽政〔2014〕74号)以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若干意见》(厦府〔2011〕453号),促进各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工作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管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三条考核对象为各区人民政府。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考核年度。考核工作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质量强市办”)牵头,会同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及有关领域专家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考核主要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等领域的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包括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措施落实情况。具体考核要点见附件,市质量强市办应当制定年度考核评分细则,相关考核指标及分值可根据年度质量工作进展适当调整。
第五条考核评定采用评分法,质量目标和质量措施满分为100分,具有加分项情形的予以累计形成最终考核得分。考核结果分4个等级,分别为:A级(90分及以上)、B级(80-89分)、C级(60-79分)、D级(59分及以下)。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考核结果一律为D级。
第六条考核采取以下步骤:
(一)目标备案。每年6月30日前,各区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要求,确定下年度质量目标,经市质量强市办征求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意见后予以备案。
(二)自我评价。各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结合本区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特点,于每年7月15日前将上年度本区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措施落实情况自评报告报市质量强市办。
(三)实地核查。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区人民政府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质量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监督核查。
(四)综合考核。考核工作组根据各区自评情况、实地核查情况及相关数据对各区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定考核等级,形成综合考核评价报告。
(五)报批与通报。市质量强市办会同有关方面对考核结果进行初步认定,并于每年9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由市质量强市办通报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告。
第七条对考核结果为A级的,由市质量强市办予以通报表扬,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对考核结果为D级的区级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市人民政府及市直各有关单位收紧或暂停对该区各项质量奖励和政策支持的核准和审批。
考核结果为D级的,应在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市质量强市办。整改不到位的,按职责分工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组织实施约谈,必要时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八条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对区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对在质量工作绩效考核中瞒报、谎报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条各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对本行政区域内质量工作进行考核。
附件:质量工作考核要点
附件
质量工作考核要点
考核内容
|
序号
|
考核指标
|
考核要点
|
备注
|
质量目标
(40分) |
1
|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量化指标
|
具体考核指标及分值结合实际在年度考核评分细则中确定
|
相关考核目标设置、统计方案、评价方法、评分标准、实施细则等由市质量强市办另行制定,并根据年度质量工作进展适当调整。
|
质量措施
(60分) |
2
|
质量宏观管理
|
质量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
|
|
质量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与运行
|
||||
品牌发展战略推进与实施
|
||||
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建立与开展
|
||||
质量投入机制运行
|
||||
行业准入及产业政策落实
|
||||
3
|
质量安全监管
|
质量监管能力和制度建设
|
||
打击假冒伪劣及专项整治
|
||||
质量诚信建设
|
||||
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
||||
消费者维权机制建设
|
||||
产品质量监管
|
||||
工程质量监管
|
||||
服务质量监管
|
||||
4
|
质量基础建设
|
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基础建设
|
||
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
|
||||
口岸检验检疫综合能力建设
|
||||
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
||||
加分项
|
5
|
在产品、工程、服务领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有关质量方面荣誉的予以加分,具体加分分值和最高加分上限在年度考核评分细则中明确
|
||
否决项
|
6
|
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考核结果一律为D级。
|
扫一扫手机阅读